四月一日就是蘋果三十週年的日子,網路上開始流傳著一篇有趣的日誌,文章中描述賈伯斯將澳洲的一個廢棄礦場,改裝成連太空中也可以看得到的巨型iPod。
這個巨型 iPod面積有 893240 平方公尺,大概是 80 個美式足球場的大小,據說是賈伯斯和某前澳洲大亨打牌贏來的場地。
當然,有位Google Earth的愛用者,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,也很神奇的貢獻了他的發現。他找到了這個iPod的所有人了...
如果是真的,那可是氣勢超強啊?
Read More...
2006-03-29
2006-03-27
愛用蘋果產品的宇宙人
之前有提到Keroro軍曹中,曾不停的出現許多不同機型的麥金塔,其實蘋果的產品,iPod也被廣泛的採用著。
這個三代的iPod,是Kululu使用的遙控器,在許多集中都有出現,捉下來的是最清楚的畫面。
這畫面出現在 Keroro軍曹 第64集中
Read More...
這個三代的iPod,是Kululu使用的遙控器,在許多集中都有出現,捉下來的是最清楚的畫面。
這畫面出現在 Keroro軍曹 第64集中
Read More...
就是這道光
總覺得三片餅乾沒什麼特殊的感覺,今天終於發現這個魔術方塊,就是這道光,就是這道光...
如果可以的話,這個魔術方塊應該要被水流由下往上拖著,而且呈某個傾斜的角度旋轉,整體要呈現生生不息的感覺。
當然實務上要怎麼做出來,就是要傷腦筋的地方了...
這畫面出現在 Keroro軍曹 第66集中。
Read More...
如果可以的話,這個魔術方塊應該要被水流由下往上拖著,而且呈某個傾斜的角度旋轉,整體要呈現生生不息的感覺。
當然實務上要怎麼做出來,就是要傷腦筋的地方了...
這畫面出現在 Keroro軍曹 第66集中。
Read More...
左線預備 右線預備 ...
上回落單被顯示單位圍剿,要求男士們瞄準一點云爾,沒想到諸位的心聲設計師聽到了,而且具體化成新產品。這不只是一隻塑膠做的假蒼蠅,還是利用壓力感應為輸入的高科技產品。
這新玩意在小便斗裡頭放了一個觸控螢幕,當靠近要使用時便開始新遊戲,這時候就利用你的雙手控制搖桿(Joy Stick) 發射子彈來進行遊戲,遊戲結果同時也會顯示在眼前的另一個螢幕中。
咳... 也許以後為了面子問題,大夥兒要拼命喝水憋尿,最後一股作氣以博取更好的成績才行。
辛苦了...
參考資料: http://www.yankodesign.com/product_info.php?products_id=866
Read More...
這新玩意在小便斗裡頭放了一個觸控螢幕,當靠近要使用時便開始新遊戲,這時候就利用你的雙手控制搖桿(Joy Stick) 發射子彈來進行遊戲,遊戲結果同時也會顯示在眼前的另一個螢幕中。
咳... 也許以後為了面子問題,大夥兒要拼命喝水憋尿,最後一股作氣以博取更好的成績才行。
辛苦了...
參考資料: http://www.yankodesign.com/product_info.php?products_id=866
Read More...
2006-03-24
YK/AK一體兩面
話說剛才尿尿尿到一半的時候,突然聽到有人手機響起,結果熟悉的聲音從小隔間傳出,原來是AK,於是一陣對話伴隨著我拉拉鍊洗手到走出便所,真是一次奇怪的經驗。
沒想到回座位時,發現敝人下班專用手機中,有一則未接來電,原來是YK,真是一次奇怪的經驗。
我想,AK/YK真是一體的兩面。
Read More...
沒想到回座位時,發現敝人下班專用手機中,有一則未接來電,原來是YK,真是一次奇怪的經驗。
我想,AK/YK真是一體的兩面。
Read More...
Labels:
法拉第
2006-03-21
2006-03-16
[轉載] 名人講堂-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
名人講堂-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
台灣類比IC產業已達「量變」後期 即將「質變」
進口替代效應持續發酵 各廠業績成長空間大
(記者趙凱期/台北) 2005/11/11
台灣類比IC產業雖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,不過,以往受限於人才、工作機會,及公司家數太少等先天環境的限制,因此各家類比IC設計公司的發展速度比不上數位IC設計公司;不過,隨過去幾年台系類比IC設計公司越來越多,台灣類比IC產業已開始出現量變的情形,而接下來的質變,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。
這幾年因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成立家數越來越多,在人才培養管道增加,及轉業機會也倍增的情形下,目前台灣類比IC設計產業,已具備20?30家純類比IC設計公司的小型經濟規模,由於對台灣工程師來說,工作選擇性(Job Selective)的重要性,往往高過很多因素,在台灣類比IC設計人才也開始有一定程度的工作選擇性後,越來越多人投入台灣類比IC產業,將顯而易見。
量變才能質變 人多好辦事
也由於要先「量變」,才能「質變」,對每一個IT產業來說,從過去的歷史來觀察,人少才會出問題,人多,在機率上來看,成功的機會提高,俗語說,人多好辦事就是這個道理。在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從業人員的增長速度,於過去幾年顯著提升下,以成功率而言,部份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若在近幾年交出營收快速成長的成績單,也是合理的預期。
只是,在台灣類比IC設計產業已進行完第一階段的「量變」過程後,未來如何「質變」,難度可能就比較大。原因在於類比IC與數位IC的設計工作差別實在太大,對數位IC來說,IC本身的設計並不會太難,難的是如何找新的應用產品、新的市場、新的主流規格,市場資訊及產品規格往往在第一時間內,就決定了數位IC市場的勝負。
類比IC是零和遊戲 做不做得出來一翻兩瞪眼
但類比IC的世界卻完全不同,類比IC的難度不在市場資訊,也不在產品規格,重點是在IC本身,究竟是做得出來,還是做不出來的問題,這是個非常標準的零和遊戲。舉例而言,台灣1年類比IC自給率在過去數十年始終未達10%,真的做到相當水準類比IC的台系類比IC設計公司,在本土市場吃10年都沒有問題,但若做不出來,再看10年,還是沒有業績。
這與我剛才說的,與有史以來,每一個IT產業必須先求「量變」才能「質變」的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的過程有關,台灣類比IC設計產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「量變」後,現在開始正要進入「質變」。但問題又來了,類比IC有很多竅門(Know How)需要時間來學習,加上很多類比IC設計領域的專長,也需要時間來累積經驗。
設計經驗培養期過長 資深人力不足
因此,對類比IC設計從業人員來說,如果真的什麼竅門、什麼專長都要懂的話,那他最後的結果,可能就得像我那麼老以後,才能稍微懂一些類比IC設計一樣。此外,舉凡國內、外類比IC設計公司,對員工的要求都以專精(Focus)為第一要件,因此,對太早進入職場的類比IC設計工程師來說,其實也很養成跨領域的專長或竅門。
即使到穩定的類比IC學術研究機構,通常也是蹲個3?5年,最後出一篇研究報告或論文,就算很了不起了。也因此,比起國外的類比IC設計公司,動輒可以砸下數筆大錢,跨領域的投資類比IC人才、產品開發經驗,及深具潛力市場的動作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即使人窮、志不窮,也有其先天上的限制,必須再耐心等待下一波的「質變」過程。
台灣員工平均營業額貢獻度仍低 成長空間仍大
不過,以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,這幾年來平均每位員工所創造出來約150萬元的營業額數字,與國外類比IC設計一線廠,其平均每位員工所創造出來逾500?600萬元的成績相較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在營業額表現上,其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可期,但重點仍然是我剛才所提到的零和遊戲,就是到底做得出來,還是做不出來的最原始問題上。
因此,目前對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來說,就是要用盡一切方法,來加速公司本身的「量變」過程,並及早進入「質變」階段。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類比IC設計公司要讓獲利快速成長,EPS要能有效提高,因為,只要EPS能提高,則在合理的本益比下,類比IC設計公司市值將會同步擴大,這對一心想要「量變」及「質變」的類比IC設計公司來說,是條最簡單的道路。
也由於目前台灣類比IC市場需求量已越來越大,加上本土類比IC自給率還是很低,因此,對於部份單價較低,及技術層次較低的類比IC來說,進口替代效果才正要開始發酵,這對擁有一定程度產品技術層次,及市場競爭力的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來說,將是提升EPS及提高公司市值,以有效「量變」,甚至加速「質變」的絕佳機會。
進口替代效應雖發酵 技術能力仍需有效提升
不過,雖然對台灣類比IC產業來說,近年來台灣本土類比IC市場,開始出現低階或低單價類比IC的進口替代效應,已明顯對台灣每家類比IC設計公司這幾年營業額及獲利能力上出現實質的幫助,甚至對每家類比IC設計公司的股價及市值表現的提升效果,也有一定程度的經濟效益,但若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不積極尋求「質變」,則這個進口替代效應,很有可能是短多長空。
而最大的關鍵就在於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目前在自有類比IC設計技術的完整性上,仍遠遠落後國外類比IC設計公司,不僅產品涉及領域與市場過於單一,類比IC設計專長部份也過於狹隘,甚至在類比IC本身的產品效能、良率表現及技術穩定性上,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因此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絕不能被這短暫的本土類比IC進口替代效應所蒙蔽,否則成為下一個一代拳王,將是指日可待之事。(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口述,趙凱期整理)
吳錦川,被產業界尊稱為台灣類比IC三大天王之一,現任致新科技總經理。
Read More...
台灣類比IC產業已達「量變」後期 即將「質變」
進口替代效應持續發酵 各廠業績成長空間大
(記者趙凱期/台北) 2005/11/11
台灣類比IC產業雖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,不過,以往受限於人才、工作機會,及公司家數太少等先天環境的限制,因此各家類比IC設計公司的發展速度比不上數位IC設計公司;不過,隨過去幾年台系類比IC設計公司越來越多,台灣類比IC產業已開始出現量變的情形,而接下來的質變,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。
這幾年因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成立家數越來越多,在人才培養管道增加,及轉業機會也倍增的情形下,目前台灣類比IC設計產業,已具備20?30家純類比IC設計公司的小型經濟規模,由於對台灣工程師來說,工作選擇性(Job Selective)的重要性,往往高過很多因素,在台灣類比IC設計人才也開始有一定程度的工作選擇性後,越來越多人投入台灣類比IC產業,將顯而易見。
量變才能質變 人多好辦事
也由於要先「量變」,才能「質變」,對每一個IT產業來說,從過去的歷史來觀察,人少才會出問題,人多,在機率上來看,成功的機會提高,俗語說,人多好辦事就是這個道理。在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從業人員的增長速度,於過去幾年顯著提升下,以成功率而言,部份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若在近幾年交出營收快速成長的成績單,也是合理的預期。
只是,在台灣類比IC設計產業已進行完第一階段的「量變」過程後,未來如何「質變」,難度可能就比較大。原因在於類比IC與數位IC的設計工作差別實在太大,對數位IC來說,IC本身的設計並不會太難,難的是如何找新的應用產品、新的市場、新的主流規格,市場資訊及產品規格往往在第一時間內,就決定了數位IC市場的勝負。
類比IC是零和遊戲 做不做得出來一翻兩瞪眼
但類比IC的世界卻完全不同,類比IC的難度不在市場資訊,也不在產品規格,重點是在IC本身,究竟是做得出來,還是做不出來的問題,這是個非常標準的零和遊戲。舉例而言,台灣1年類比IC自給率在過去數十年始終未達10%,真的做到相當水準類比IC的台系類比IC設計公司,在本土市場吃10年都沒有問題,但若做不出來,再看10年,還是沒有業績。
這與我剛才說的,與有史以來,每一個IT產業必須先求「量變」才能「質變」的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的過程有關,台灣類比IC設計產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「量變」後,現在開始正要進入「質變」。但問題又來了,類比IC有很多竅門(Know How)需要時間來學習,加上很多類比IC設計領域的專長,也需要時間來累積經驗。
設計經驗培養期過長 資深人力不足
因此,對類比IC設計從業人員來說,如果真的什麼竅門、什麼專長都要懂的話,那他最後的結果,可能就得像我那麼老以後,才能稍微懂一些類比IC設計一樣。此外,舉凡國內、外類比IC設計公司,對員工的要求都以專精(Focus)為第一要件,因此,對太早進入職場的類比IC設計工程師來說,其實也很養成跨領域的專長或竅門。
即使到穩定的類比IC學術研究機構,通常也是蹲個3?5年,最後出一篇研究報告或論文,就算很了不起了。也因此,比起國外的類比IC設計公司,動輒可以砸下數筆大錢,跨領域的投資類比IC人才、產品開發經驗,及深具潛力市場的動作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即使人窮、志不窮,也有其先天上的限制,必須再耐心等待下一波的「質變」過程。
台灣員工平均營業額貢獻度仍低 成長空間仍大
不過,以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,這幾年來平均每位員工所創造出來約150萬元的營業額數字,與國外類比IC設計一線廠,其平均每位員工所創造出來逾500?600萬元的成績相較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在營業額表現上,其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可期,但重點仍然是我剛才所提到的零和遊戲,就是到底做得出來,還是做不出來的最原始問題上。
因此,目前對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來說,就是要用盡一切方法,來加速公司本身的「量變」過程,並及早進入「質變」階段。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類比IC設計公司要讓獲利快速成長,EPS要能有效提高,因為,只要EPS能提高,則在合理的本益比下,類比IC設計公司市值將會同步擴大,這對一心想要「量變」及「質變」的類比IC設計公司來說,是條最簡單的道路。
也由於目前台灣類比IC市場需求量已越來越大,加上本土類比IC自給率還是很低,因此,對於部份單價較低,及技術層次較低的類比IC來說,進口替代效果才正要開始發酵,這對擁有一定程度產品技術層次,及市場競爭力的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來說,將是提升EPS及提高公司市值,以有效「量變」,甚至加速「質變」的絕佳機會。
進口替代效應雖發酵 技術能力仍需有效提升
不過,雖然對台灣類比IC產業來說,近年來台灣本土類比IC市場,開始出現低階或低單價類比IC的進口替代效應,已明顯對台灣每家類比IC設計公司這幾年營業額及獲利能力上出現實質的幫助,甚至對每家類比IC設計公司的股價及市值表現的提升效果,也有一定程度的經濟效益,但若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不積極尋求「質變」,則這個進口替代效應,很有可能是短多長空。
而最大的關鍵就在於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目前在自有類比IC設計技術的完整性上,仍遠遠落後國外類比IC設計公司,不僅產品涉及領域與市場過於單一,類比IC設計專長部份也過於狹隘,甚至在類比IC本身的產品效能、良率表現及技術穩定性上,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因此,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絕不能被這短暫的本土類比IC進口替代效應所蒙蔽,否則成為下一個一代拳王,將是指日可待之事。(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口述,趙凱期整理)
吳錦川,被產業界尊稱為台灣類比IC三大天王之一,現任致新科技總經理。
Read More...
[轉載] 人物專訪-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
人物專訪-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
致新深耕NB用類比IC市場 為2005年業績成長主力
吳錦川:人要「向前看,不要向錢看」 公司也是一樣
(記者趙凱期/台北) 2005/03/10
2005年被市場力捧為聯發科手機晶片概念股的致新科技(8081),雖然公司成立年資已不淺,但就如同台系其他類比IC設計公司一樣,人才培育困難,加上業績成長性向以溫吞出名,因此,致新的市場知名度其實不高,目前仍借調交大教授的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,一直以來,都坐困在應屆畢業生寧可外出發展,也不願意到致新上班的窘境。
不過,外號「老師」的吳錦川雖然一直以來都很氣餒,但仍苦口婆心地希望學生們要向「前」看,而不是向「錢」看,而致新也就是如吳錦川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立志做向「前」看的IC設計公司。為了解致新的發展歷程及2005年的業績成長性,本報特地專訪吳錦川,以下為採訪紀要。
問:致新成立已久,當初成立公司的想法為何?
答:其實致新的第一個致字,是代表當年的致福,當年致福股價在飆漲時,由於致福集團希望能更有效利用整體的資源,協助其他轉投資子公司上市、櫃掛牌,以求能更加壯大整個集團的實力,所以,致福陸續招募一些類比IC的人才,並成立致新科技,希望能切入類比IC市場。
因此,致新只是當年致福60多家子公司中的1家。不過,由於致福後來營運不善,加上許多子公司資金陸續花盡,致新一度被迫與某家繪圖卡子公司合併,但在繪圖卡市場後續殺價競爭過於劇烈下,後來此產品線團隊最後選擇出走,只留下一堆呆帳讓致新承擔,因此,致新還曾辦理過減資動作,以求能繼續延續公司的生命。
不過,雖然致新成長的過程很艱辛,但幸運的是,公司所立志切入的類比IC市場,比較沒有產品快速世代交替的問題,剛好可讓致新花比較長的時間好好深耕技術,鑽研產品的特性,以提供客戶最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。而致新從成立到今,甚至到未來的宗旨都一樣,就是要成為混合信號IC的標竿企業和全球知名的領導廠商,並提供最有價值的解決方案,為客戶創造競爭優勢。
問:市場盛傳致新有與聯發科配合,搭售1顆手機專用的電源管理IC(PWM IC),2005年業績可望較2004年倍數成長,全年每股稅前更上看10元,你的看法為何?
答:關於合作廠商、下游客戶,甚至產品,致新向來不予發表評論,對於現在市場盛傳公司2005年業績目標,由於致新2005年財測尚未出爐,因此,也很難發表看法。
只能說,致新目前主力產品線仍以NB專用的類比IC為主,光碟機應用類比IC為輔,手機專用的PWM IC公司確實有做,惟是配合他廠出貨,因此,截至目前為止,致新並不知悉這顆手機專用的PWM IC 2005年出貨量到底會多大,出貨時間又能持續多久。
反倒是NB專用的類比IC,因為公司進入此市場已久,加上這2年NB產品毛利率下滑過速,讓台製類比IC的市場接受度大開,2005年此產品線的業績貢獻度,年增率可望達2位數以上。
問:全球NB市場總需求寄望在這3年內成長1倍,致新有沒有機會抓緊這市場趨勢,帶動公司業績高度成長?
答:追求業績成長是每家掛牌公司所必需具備的核心目標,致新的類比IC產品線,由於已進入NB市場逾6年,品牌及效能知名度正逐漸打開,加上目前台灣NB用類比IC自給率,還在10%以下,NB代工廠彼此間的價格競爭動作又還在持續激戰當中,因此,致新的NB用類比IC產品,確實終於等到一個可以好好發揮的舞台,剩下的,就要靠內部研發團隊不斷提升自家的晶片品質及效能,來達成公司業績高成長之目標。
由於公司NB專用的類比IC產品線出貨量,多已Design-in進入台系NB代工大廠的量產模型,若台系NB代工廠出貨量未來高速成長,則公司此款類比IC出貨量也會同步提升;惟羊毛出在羊身上,面對台系NB代工廠已進入微利時代,相關晶片報價也是一路看跌,因此,致新業績與獲利表現能否同步高度成長還有不少變數。
問:除了NB市場外,致新還計劃切入哪些產品市場?
答:由於致新切入NB專用的類比IC市場年資較久,在NB產品對類比IC省電性、準確度及產品良率要求都超嚴格下,加上NB本身必需直接與電源供應器、數位影音功能產品做直接的溝通連繫,因此,NB專用的類比IC,其技術關連的複雜度與品質要求的可靠性,通常是居於所有類比IC之冠。
致新因已在NB專用的類比IC市場蹲了逾6年之久,因此,不管是公司再切入手機專用的PWM IC市場,又或順勢切入光碟機類比IC領域,對於公司研發團隊來說,多是駕輕就熟,惟從手機專用類比IC產品線自我掌握度較低,光碟機類比IC市場又是另一殺戮戰場來看,致新目前已開發出的部份LCD相關類比IC產品線,反倒有機會成為公司寄望邁向下個10年成長的明星級產品。
Read More...
致新深耕NB用類比IC市場 為2005年業績成長主力
吳錦川:人要「向前看,不要向錢看」 公司也是一樣
(記者趙凱期/台北) 2005/03/10
2005年被市場力捧為聯發科手機晶片概念股的致新科技(8081),雖然公司成立年資已不淺,但就如同台系其他類比IC設計公司一樣,人才培育困難,加上業績成長性向以溫吞出名,因此,致新的市場知名度其實不高,目前仍借調交大教授的致新科技總經理吳錦川,一直以來,都坐困在應屆畢業生寧可外出發展,也不願意到致新上班的窘境。
不過,外號「老師」的吳錦川雖然一直以來都很氣餒,但仍苦口婆心地希望學生們要向「前」看,而不是向「錢」看,而致新也就是如吳錦川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立志做向「前」看的IC設計公司。為了解致新的發展歷程及2005年的業績成長性,本報特地專訪吳錦川,以下為採訪紀要。
問:致新成立已久,當初成立公司的想法為何?
答:其實致新的第一個致字,是代表當年的致福,當年致福股價在飆漲時,由於致福集團希望能更有效利用整體的資源,協助其他轉投資子公司上市、櫃掛牌,以求能更加壯大整個集團的實力,所以,致福陸續招募一些類比IC的人才,並成立致新科技,希望能切入類比IC市場。
因此,致新只是當年致福60多家子公司中的1家。不過,由於致福後來營運不善,加上許多子公司資金陸續花盡,致新一度被迫與某家繪圖卡子公司合併,但在繪圖卡市場後續殺價競爭過於劇烈下,後來此產品線團隊最後選擇出走,只留下一堆呆帳讓致新承擔,因此,致新還曾辦理過減資動作,以求能繼續延續公司的生命。
不過,雖然致新成長的過程很艱辛,但幸運的是,公司所立志切入的類比IC市場,比較沒有產品快速世代交替的問題,剛好可讓致新花比較長的時間好好深耕技術,鑽研產品的特性,以提供客戶最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。而致新從成立到今,甚至到未來的宗旨都一樣,就是要成為混合信號IC的標竿企業和全球知名的領導廠商,並提供最有價值的解決方案,為客戶創造競爭優勢。
問:市場盛傳致新有與聯發科配合,搭售1顆手機專用的電源管理IC(PWM IC),2005年業績可望較2004年倍數成長,全年每股稅前更上看10元,你的看法為何?
答:關於合作廠商、下游客戶,甚至產品,致新向來不予發表評論,對於現在市場盛傳公司2005年業績目標,由於致新2005年財測尚未出爐,因此,也很難發表看法。
只能說,致新目前主力產品線仍以NB專用的類比IC為主,光碟機應用類比IC為輔,手機專用的PWM IC公司確實有做,惟是配合他廠出貨,因此,截至目前為止,致新並不知悉這顆手機專用的PWM IC 2005年出貨量到底會多大,出貨時間又能持續多久。
反倒是NB專用的類比IC,因為公司進入此市場已久,加上這2年NB產品毛利率下滑過速,讓台製類比IC的市場接受度大開,2005年此產品線的業績貢獻度,年增率可望達2位數以上。
問:全球NB市場總需求寄望在這3年內成長1倍,致新有沒有機會抓緊這市場趨勢,帶動公司業績高度成長?
答:追求業績成長是每家掛牌公司所必需具備的核心目標,致新的類比IC產品線,由於已進入NB市場逾6年,品牌及效能知名度正逐漸打開,加上目前台灣NB用類比IC自給率,還在10%以下,NB代工廠彼此間的價格競爭動作又還在持續激戰當中,因此,致新的NB用類比IC產品,確實終於等到一個可以好好發揮的舞台,剩下的,就要靠內部研發團隊不斷提升自家的晶片品質及效能,來達成公司業績高成長之目標。
由於公司NB專用的類比IC產品線出貨量,多已Design-in進入台系NB代工大廠的量產模型,若台系NB代工廠出貨量未來高速成長,則公司此款類比IC出貨量也會同步提升;惟羊毛出在羊身上,面對台系NB代工廠已進入微利時代,相關晶片報價也是一路看跌,因此,致新業績與獲利表現能否同步高度成長還有不少變數。
問:除了NB市場外,致新還計劃切入哪些產品市場?
答:由於致新切入NB專用的類比IC市場年資較久,在NB產品對類比IC省電性、準確度及產品良率要求都超嚴格下,加上NB本身必需直接與電源供應器、數位影音功能產品做直接的溝通連繫,因此,NB專用的類比IC,其技術關連的複雜度與品質要求的可靠性,通常是居於所有類比IC之冠。
致新因已在NB專用的類比IC市場蹲了逾6年之久,因此,不管是公司再切入手機專用的PWM IC市場,又或順勢切入光碟機類比IC領域,對於公司研發團隊來說,多是駕輕就熟,惟從手機專用類比IC產品線自我掌握度較低,光碟機類比IC市場又是另一殺戮戰場來看,致新目前已開發出的部份LCD相關類比IC產品線,反倒有機會成為公司寄望邁向下個10年成長的明星級產品。
Read More...
2006-03-13
W800i 全景圖加 DoubleTake 後製
用W800i拍全景圖接圖時拍壞了,事後再用DoubleTake接起來...
下面這張算是成功接出來的。W800i拍全景圖要連拍三張,接圖後會發現在畫面左右各三分之一處接圖處較暗,並不是很理想。
拍照日期都是 2006/02/11
Read More...
下面這張算是成功接出來的。W800i拍全景圖要連拍三張,接圖後會發現在畫面左右各三分之一處接圖處較暗,並不是很理想。
拍照日期都是 2006/02/11
Read More...
2006-03-01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